回家
在革命老区公安县夹竹园镇黄金口,孕育了不少革命故事,这里我要讲述的是黄金口铁血男儿张清芝异国英勇抗日捐躯的故事。
8月15日,日本投降日。2013的这天,我特意走访了曾了解这段历史的九旬老人刘文魁。刘爷满腹经纶,可惜无子嗣传承。虽年事已高,手脚不太灵便,但脑袋瓜儿还好使,是当地有名的“话篓子”,“活档案”。
天气热辣,他半卧在自家堂屋的竹躺椅上,我说明来意,老人蛮配合,很快打开话匣,谈起公安籍抗日英雄张清芝的故事。
1943年冬天,向家台的向华超一行三人奉上峰命令,跨越千山万水,护送阵亡壮士张清芝的遗物回公安黄金口老家。
七十一年前,因战争的需要,10万中国军人跨出国门,远征缅甸,活着离开战场的只有4万余众,他们将青春和热血洒在异国的抗日战场,夹竹园镇的张清芝就是其中之一。
张清芝生于1912年,家住黄金口北边的张家宫。1938年10月,已是孩子父亲的张清芝与妻弟向华超,一门两男儿同时成为黄埔16期学员,1940年12月毕业。
黄埔毕业后,向华超随蒋介石的名将廖耀湘、孙立人南北征战,走过一段不寻常的人生路。张清芝则在戴安澜任师长的国民党第200师担任坦克驾驶员。在抗日战场屡建奇勋。
1942年3月7日,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首次赴缅参战。张清芝随沿着滇缅公路,日夜兼程,到达战斗第一线同古。同古是南缅平原上一座小城,是仰曼铁路的重要枢纽和战略要冲,是日军“必须迅速占领”之地。也是我方阻止日军北犯的屏障。3月8日,仰光失陷,著名的同古争夺大战在这里拉开帷幕。
从3月20日黎明开始,张清芝与200师的战友们在同古城外同日军第55师团发生激战,长达12天之久。张清芝所属坦克营直属师部管辖, 3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分别由张清芝、陈俊峰、刘天佑驾驶。面对蜂拥而至的日军,作为步兵突击的开路先锋,他和战友分别驾驶着战车,左冲右突,采取碾撞和炮击,将潮水般拥来的日军压成一滩滩肉泥,成为阵地争夺战中流动的钢铁堡垒。日军做梦也没想到中国军队如此威猛,势不可挡。他们请求联队炮火增援,又一场恶战即将开始。战士们在掩体内高唱起《中国抗日远征军战歌》: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远征军健儿浴血拼杀上战场 /枪,在我们肩上 /血,在我们胸膛 /庄严的军旗在炮火中飘扬 /宁死不后退 /宁死不投降 /日寇强敌不敢挡,不敢挡!/……
嘶哑、低沉如吼的歌声,伴着火光硝烟,在异国上空雄浑激荡,表现远征男儿视死如归,喋血疆场的坚毅与顽强。谁都知道这是场兵力悬殊的战斗,远征军后援补给跟不上,部队伤亡很大。面对鬼子即将展开的疯狂反扑,战友们预感到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并肩战斗。
果不出所料,近战吃了亏,日军改变战术,采用150毫米野战炮进行远程地毯式打击。瞬间大地震颤,脚下发烫,令人毛骨悚然。雨点式的炮弹当头而下,将周围的树木、建筑、掩体拦腰炸毁。冲天的爆炸声和超乎寻常的火球让张清芝和战友们明白,日军在使用威力巨大的高爆弹。这种炮弹打击坦克、装甲车,不仅能产生殉爆效果,还能震伤乘员和炸断履带。这一波袭击,远征军士兵成片倒下或炸飞。更要命的是坦克和周围部队,被日军精确标示在炮火打击的坐标上。前锋阵地的一百多号人马几乎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眨眼就没了。张清芝所在的车站附近,部署着两个机动加强营,最后也只剩不到二十个兄弟。
为保存有生力量,张清芝奉命驾驶坦克掩护这批战友转移。途中坦克的发动机突然中弹起火,车长及炮手、装填手、通讯员当场炸死。十多个鬼子乘机将坦克团团围住。这个驾驶坦克横冲直撞的铁血男儿,被日军盯上很久了,只是没法捕获。被俘后,鬼子将他押到一个叫村野光夫的中佐面前听候发落。中佐劝其投降,效忠天皇,可免一死。张清芝断然拒绝。中佐下令:“既然不合作,就让他慢慢死!”
于是一群东洋兵兽性大发,他们将其全身脱光,捆绑在被炸得只剩半截,还在冒烟的树桩上,先用枝条抽打,直至体无完肤,然后几个日本兵轮番用刺刀残忍地将皮一块块剥下,烟熏火撩,泼辣椒水,这群畜生玩够了,最后淋上汽油焚烧。张清芝这个从黄金口走出去的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远征军异国抗日史上极为惨烈的一幕。
张清芝牺牲的当晚,杜聿明命新22师廖耀湘的两个团,配属腊戍的3个战车连,撕裂敌人的阵地,向包围同古的日军进行攻击,救援200师突围。在战车的配合下,中国远征军一举夺下同古车站及周边部分建筑, 200师趁势跳出日军包围圈。
作为孙立人的机要参谋,向华超第一时间获悉200师同古之役的伤亡情况和张清芝壮烈捐躯的消息,但只能仰天叹息。当时他正随孙立人部在缅甸另一个战区向仁安羌进发。他无法将噩耗告诉家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擦干眼泪,把公安籍战友转来的姐夫生前部分遗物妥善保管,将来对家人有个交待。一年多后,烈士的壮举在军中广为流传,孙立人亲自过问此事。了解到自己的下属与烈士竟然是郎舅,感慨之余,让他将其遗物护送回家。
“张清芝殉难的消息随着向华超归来很快传遍十里八乡。乡亲们既对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感到无比愤怒,又为家乡出了个英雄感到自豪,更为白发人送黑发人,为妻子失去丈夫,女儿失去父亲深深惋惜。1943年年底,国民政府派人对家属进行了安抚。”
刘爷说:“据前辈讲,人死后,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机会,他的灵魂就会依附在人或生前用过的物件上,回到生养他的故乡。” ……
故事接近尾声,老人在竹躺椅上还在喃喃自语:“打那以后,死人归来了,活人却走了。一别70年,向华超,再回家看看吧,这里也是你的根。”
(注:向华超,国民党高级将领、幕僚,现旅居美国,正在撰写滇缅战史。)
- 上一篇:抗日书记张泽生与寿芝堂药铺 2015/12/2
- 下一篇:虎河怒吼 20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