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我县柑橘产业的建议
根据县长刘忠诚同志的意见,在县委副书记陈立贵、副县长周金平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和章庄铺镇镇委的刘经玉同志及农业局有关同志就柑橘产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今后的发展,先后在章庄铺镇的紫金、白云、松林、同兴、荆红、联兴、三星、玉虚阁等村及卷桥水库,进农户到田间进行了广泛的调研,随后又到钟祥市张集镇张畈村和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果树系对如何提升我县柑橘产业进行了学习探讨。
一、现状
章庄铺镇是我县重点老区乡镇之一。柑橘产业是该镇多年来因地制宜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形成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目前,有柑橘产业的村11个,1000亩以上的村8个,以柑橘产业为主的村就有4个,总面积达3万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有柑橘种植的果农4000多户。2014年柑橘产量达到了9万多吨,创历史新高,为农民创收近一个亿,占全镇种植业收入的三分之二,果农年平均收入2万多元。多年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柑橘产业为章庄铺镇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柑橘产业何去何从,对章庄铺镇的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问题
柑橘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长期以来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柑橘产业怎样持续稳定发展,怎样持续肩负产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担?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主要问题有4个方面:
一是品种老而杂,政府对新品种引进的力度不大,引导和扶持不够。千家万户依靠自身力量又无法解决。如玉虚阁村橘农苏业平有柑橘面积7亩多地,建园于70年代初,至今有40多年历史,建园后的40多年来从没有更换品种,由于树龄长,管理水平低,造成果形差、产量低、效益差,目前想更新品种,又不知道什么品种好,十分焦急。就整个章庄铺而言,目前种植的柑橘品种大多数都是我国6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宫川、兴津、尾张、大浦等系列温州蜜桔。很多地方,很多农户连自家的柑橘是什么品种都搞不清楚。
二是过去栽种的株行距不能满足现在的柑橘生产的要求。建园之初是农产品短缺时代,人们追求的目标是依靠数量增加来提高效益,因此推行计划密植,株行距为2*3(现要求株行距为3*4),株与株、行与行之间没有一点空隙,光照严重不足,造成了果形大水不一、颜色不一,也不便于田间管理和采摘。
三是管理粗放。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纷纷追求高品质的农产品已成为一种常态,而果园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大家纷纷追求高品质的农产品已成为一种常态,而果园的管理水平决定着产品的品质。如柑橘的外形、颜色与大水、口感与含糖量等都与测土配方施肥、修剪闲枝、疏果、防治病虫等管理环节密切相关。如在施肥的问题上按照柑橘的生长规律和科学施肥的要求应以施有机肥为主,并且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季节分别追施催芽肥、叶面肥、壮果肥和还阳肥。在调查中我们还没有发现按以上要求施肥的果农。大多数农户,还包括一部分村干部在内就是在采果后施一遍肥,且肥料质量不高,有的甚至施的是单一的无机肥,就更谈不上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进行标准化生产了。
四是对市场销售缺乏引导和管理。章庄铺的柑橘产业发展虽然有了近40年的历史,但没有精细品种,没有品牌,卖的都是大路货。二是没有市场设施和有实力的服务实体。三是缺乏对市场的规范管理,销售市场各自为阵,相互杀价,市场混乱。
三、建议
为了提升柑橘产业层次,促进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必须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重点是推广柑橘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为主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上来。认真落实农业部提出的开展园艺作物“三品”提升行动,推进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和品牌创建。推广安全高效绿色栽培技术,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延长柑橘产业链,积极开发培育与柑橘产业相关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与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相结合、引导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因此,建议:
一、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果树系为依托。众所周知华农果树系在新品种选育、栽培、病虫防治、保鲜与贮运、加工以及柑橘产业技术体系中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有些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年前我在华农走访了伊华林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他告诉我多数成果已在生产实际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高产、优质、高效的效果。
二、引进新品种。目前我国农产品结构性短缺和过剩并存的问题仍然存在,多的还是多,少的还是少,没有的仍然没有。我们从市场了解的情况来看柑橘也是如此。因此,对品种结构的调整必须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资源禀赋特点,科学确定品种。根据专家和市场以及橘农意见,柑橘品种要么早、要么迟,华农选育的三个极早熟(大芬、肥之署、稻叶)这三个品种,都是在8月底—9月初上市。大芬是非常适合在我县种植的品种。
三、按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建立柑橘生态示范产业园和柑橘科技示范户。干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这既是一个老办法,也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农民看重实效,只要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地里示范效果好,他们就会主动过来取经。政府的培训和指导一定要和农民的实际需要相吻合。建议将示范园区选择在三星村,一是这个村柑橘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现有面积2000亩,二是可以种植柑橘的面积还有近1000亩,三是村干部敢于担当,责任心、事业心较强、热情较高,发展潜力较大。再是在其他有柑橘的十个村每村选择十户左右,种植面积在30——50亩左右。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推进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率、到田率,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步伐,播种希望之火,培育燎原之势。
四、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严把肥料农药准入关。肥料是人类食物链中的核心环节。肥料不仅直接影响环境和作物生长,还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品质以及食品安全。不同区域、不同地块土壤所含养份不同,必须把测土配方施肥的措施落到实处;多年来,由于化学肥料的过渡使用,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农作物品质。笔者在柑橘产区农户家里、田头地边看到的肥料,农药五花八门,农民不管适宜不适宜,含量是多少,产品是否合格,只要价格能接受,广告做得好,农民便兴然接受。要提高柑橘品质,要从化肥、农药等主要生产资料抓起,政府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对不符合标准的肥料、农药要退出市场,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有机肥,推进精准用药、推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应用,确保农业部提出的化肥、农药减量目标的实现。
五、培育壮大名符其实的柑橘专业生产合作社。自200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类专业生产合作社应运而生。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村级组织“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问题;如三星村成立的湘鄂柑橘生产专业合作社,他们得知当前华农大有三个极早熟品种,合作社理事长王国清带了两个合作社社员年前考察市场后又到华农考察新品种,在华农伊教授的推荐下,他们引进了大芬3500株,栽种面积70亩。这将成为三星村甚至是章庄铺镇的新品种示范基地。这个专业合作社还打算与华农大园艺林学院进行更加广泛的合作,这样可以有力促进三星村柑橘生产的标准化和“三品”(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则建)提升行动。
农民专业合作社正经历着从初级到高级的转型时期,因此,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正常的。在这个特殊时期,政府要在制度上完善,在政策上引导,不能给只挂牌子的合作社吃糖,要让那些依托特色主导产业努力做大做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吃饱吃好。
六、筹办湘鄂边柑橘节。公安的章庄铺、松滋、澧县及卷桥水库等这些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共有柑橘面积近十万亩。每年在金秋十月举办一次柑橘节,不仅可以提高柑橘市场的知名度,促进柑橘市场的发育,引导和规范柑橘市场。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整合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资源。众所周知那里的牛浪湖是公安县最大的湖泊之一,卷桥水库是公安县的仅有,并且正在规划建设三袁文化旅游风景区;连片近十万亩的柑橘面积也是公安县独一无二的。因此这里有公安县最优质的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和休闲度假游的资源。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既可造福一方百姓,又培育了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
七、成立领导小组。柑橘产业的升级改造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完全依靠政府是不行的,但没有政府加强领导也是办不到的。要形成政府领导、部门支持、群众参与、实体操作的长效机制。
- 上一篇:将军轶事四则 2015/11/30
- 下一篇:小鸟做出大文章 老区村桥岭发展鹦鹉产业前景看好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