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助力村民走上增收致富“快车道”
在公安县闸口镇榨岭新村3组绿油油的一片田地里,公安县迈康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员工正忙着对虾稻田里的庄稼进行病虫防治。
“我在合作社工作断断续续已经三年了,农忙时月结工资,闲时则是按150元/天结算,还能学到先进的种养技术,真的是太感谢陈理事长了。”榨岭新村3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林作华感激的说道。
引领示范,带动发展。2016年初,长期在外跑货运的陈德和了解到发展虾稻种养效益好,于是萌生发展虾稻产业的想法,县老促会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对接帮助到工商部门办理成立合作社手续和协助土地流转事宜。11月公安县迈康种养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了,理事长陈德和拿出积攒的50多万元,将本村农户的土地按每亩1200元,分两期流转1030亩到合作社,并采取集中连片改造成高标准的虾稻综合种养田块,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还建立了“双水双绿”扶贫项目示范基地,同时给贫困户和有意向打工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有一定的收入。今年下半年又组织本村16户虾稻种养大户开展虾稻高产育养分区养殖技术的学习和实践;积极与县级对接,县老促会廖会长联系农业技术专家定点帮助合作社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指导交流及咨询服务。合作社聘请了专业技术教授苏应兵,多次到基地进行高效、生态、水质调控、肥水管理、病害防治等种养技术传授,确保以科学的种养技术和种养成果来带动周边百姓的生产与发展。
整合资源,拓展渠道。近年来,通过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引导、加大投资力度等方式,迈康合作社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自2016年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两期土地流转及人员招收,现流转土地1030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119.26亩;合作社员101户370人,其中贫困户13户46人。今年虽因疫情影响,但合作社销路并未堵塞。基地小龙虾年产量达115吨,年产值达230万元,常年与江苏、山东、贵阳、广东等地实行对口销售;生态稻谷一经收割上来,就被本地和外地粮商抢购一空,稻谷年产量达600吨,年产值达124万元;县老促会多次调研与支持,发展优质香稻、实行订单销售,签订了购销合同,还办有百亩示范方,合作公司垫付了生产所需种子、肥料等资金,香稻亩产可达1700斤。通过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有效的促进了合作社增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自强不息,共同致富。“现在物价上涨,我们没有主动提,倒是陈理事长主动给我们涨了工资,农忙时月结工资能拿到4000块,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合作社长期员工涂国军说道,他也是在迈康合作社的帮助下勤劳致富脱贫的贫困户代表。今年4月23日,涂师傅患上细菌性血液感染,前一天都还勤恳劳作的他在家里痛苦难耐,陈理事长发现其未来上班便去了解情况,得知详情后立即开车送老两口到闸口镇中心卫生院,随后又转到县中医院,主动为其垫付了各种医药住院费,让他安心养好身体。榨岭新村3组贫困户刘月华说到陈理事长也是赞不绝口,刘师傅一家三口家境困难,丫头又身患残疾,无一技之长的他只能搞打点零工艰难度日。“我一听说合作社招人,第一时间就去参与报名了。”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刘师傅便成为了固定员工,拿到了工资的同时,还学到了科学的种养技术,将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打理的是井井有条,13户贫困户在合作社陈德和的带动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于2019年底全部实现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000元以上。
迈康合作社为周边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渠道和增收致富途径,他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学习种养殖、病虫防治技术,摆脱贫困。合作社在县老促会的指导帮助下,2018年合作社成为了市级示范社,目前将积极申报打造成省级示范社。理事长陈德和说:“这一路走来,虽然我们经历了重重困难,但是看到合作社如今的发展以及村民朋友们越来越鼓的口袋,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富裕。”
- 上一篇:扶持土鸡养殖 助力增收脱贫 2020/10/12
- 下一篇:北京市顺义区陈乐一的家人,藕池口镇老促会在找你们 20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