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华:感恩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 积极投身于老区脱贫攻坚
2015年10月16日,作为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代表,我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当面聆听了习近平主席所作的主旨演讲。就在这次会议上,习主席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未来五年,中国将使现行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次会议使我们明确了老促会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
11月27日,中央召开扶贫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发表重要讲话。随后,中央下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11月27日晚,汪洋副总理主持召开革命老区扶贫攻坚座谈会。
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下发64号文件,推出《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央这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文件,为我们老促会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也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自己的使命和任务。
我们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老区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近期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要对老促会系统支持老区脱贫攻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老区,珍视老区,感恩老区,支持老区,在推进老区脱贫攻坚中有更大作为。
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老区精神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革命老区不仅为夺取革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伟大的老区精神。老区精神是团结民众、汇聚民心、唤起民气的光辉旗帜,是战胜敌人、壮大自己、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锐利思想武器,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理解,老区精神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老区的老百姓自从了解了共产党的信仰和主张,就认定只要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就能翻身得解放,就有好日子过。所以,他们横下一条心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天下,义无反顾,前赴后继。
二是舍生忘死的顽强斗志。根据地环境之艰苦、生存之艰难、战斗之残酷,牺牲之惨重,是我们今天这一代人所不可想象的。但老区的军民经得住任何艰辛和苦难的考验。他们不怕抓,不怕杀,“砍头只当风吹帽”,表现出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拖不垮、打不烂的刚毅品格。
三是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老区人民为了党和军队的革命事业,他们可以把粮食、衣物、房子甚至生命都贡献出来。沂蒙山老区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最后一斤粮食交军粮,最后一块棉布做军装,最后一床被子盖在伤员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郎也要送他上战场!
四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革命老区最鲜明地体现了艰苦奋斗精神。在敌人严密封锁,连吃穿都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老区军民苦熬、苦干、苦拼、苦斗。后来党中央和毛主席果断决定,在延安等革命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丰衣足食。
五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我们党在革命道路上的选择上曾一度陷入迷茫。一些中央领导人和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等人,照搬外国经验,总想打大城市、打阵地战,结果使有限的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毛泽东同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了成功。
老区这些革命精神,是从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得来的,在新的形势下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有人说过,经济上不强大的民族是贫穷落后的民族,军事上不强大的民族是挨打受欺负的民族,精神上不强大的民族是站不起来没有希望的民族。而老区精神是不怕强敌和困难的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老区精神,振兴我们的民族,强大我们的国家,奋起我们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总之,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她是插在敌人心脏和咽喉上的一把把利剑,她是点燃中国革命之火最后成燎原之势的一簇簇火种,她是让老百姓对党和革命事业充满希望的一盏盏明灯,她是矗立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座座丰碑。可以这样讲,没有革命老区,就没有我们党和军队的今天,就没有新中国!现在,虽然炮火硝烟已经散去,我们步入了和平发展的年代。但是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能忘了老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为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一些亲身经历了那段历史的老同志说的好:忘记了老区,就是忘了本,就是对革命的背叛!丢掉了老区精神,就是丢掉了魂,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全社会都应当关心和支持老区建设
全国解放以后,党和国家一直关心和重视老区建设,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多倾斜和照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视老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显加大了支持老区建设的力度,先后推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原陕甘宁边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左右江地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等重点老区的振兴发展规划,并就老区扶贫开发制定了重大举措。
习近平同志曾长期工作在老区,对老区人民有深厚感情。担任党的总书记以后,他时刻牵挂革命老区,多次到老区考察调研,就支持和加强老区建设、搞好老区扶贫开发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特别令人鼓舞的是,2014年6月28日,总书记亲自对中国老促会上报的联合调研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对老区建设促进会就推进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建议应认真研究。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的重要贡献,我们决不能忘记。要在统筹推进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中,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15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老区和老区人民的这些牺牲和贡献。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老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老区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但是一些老区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老区还有数量不少的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多到老区做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使老区人民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加快老区脱贫致富步伐。
总书记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对于进一步统一大家对革命老区地位作用的认识,形成都来关注老区、关心老区的良好舆论导向;对于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向老区倾斜,凝聚支持老区建设的强大力量;对于加快老区建设步伐,让老区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老区建设,改变老区的贫困面貌,不光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事,而是全党全军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首先,我们要有感恩之心。千万不要忘了,有党、军队、老区人民的浴血奋斗和英勇牺牲,我们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独立自主,我们的民族才有了今天的繁荣昌盛,我们的百姓才有今天的幸福安宁。感恩革命老区,回报老区人们,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也是我们的良心所在。时至今天,社会上有些人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居然不知道什么是老区,真是良心被狗吃了。这种让先烈闭不上眼、让老区人民寒心的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其次,中华民族历来有乐善好施的美德。靠着改革开放的大政策,多数人富裕起来了,日子好过了。但是老区还比较落后,还有不少穷人。如果我们麻木不仁、撒手不管,我们还是世世代代受孔孟文化熏陶,崇德向善、助人为乐的中国人吗?再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在全面二字。全国几千万贫困群众不脱贫,老区的贫困面貌不改变,局部地区再发达、再富有,那也称不上是小康社会。因此,全社会都应当关心老区,支持和帮助老区。特别是我们的企业家们,在抓好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应当自觉承载社会责任,积极支持老区建设,参与老区扶贫开发,成为支持老区建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去年五月,国务院扶贫办等15部委印发了《创新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实施方案》,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们以饮水思源、回报老区的深厚思想感情,以为国家分忧为社会担责的强烈责任意识,积极加入到支持老区建设的行列中来。要发挥你们有经济实力、有解决问题能力,担任社会职务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等特点,在支持老区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力,奉献更多的聪明才智。事实上,支持老区建设、参与扶贫开发,是合作发展、互利共赢。大家在支持老区建设的同时,也将有力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当前支持老区建设的重点是参与老区扶贫开发
由于革命老区大都处在边远艰苦地区,自然条件差,加上战争造成的创伤,老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老区群众在生产生活上还有很多实际困难。从2011年全国老促会联合大调研的情况看,老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困难有三个:一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三是部分群众生活依然比较贫困。全国680个片区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中,357个在老区。有的老区干部群众反映:我们是“难在路上,困在水上,缺在电上,差在钱上。如果大家有机会到革命老区的一些大山深处走一走,就不难发现,我们国家一方面是快速发展的沿海发达地区,另一方面是发展缓慢的革命老区;一方面是流光溢彩、敢跟欧洲媲美的现代化城市,另一方面是贫穷落后的老区农村。往老区乡下走,越走路越差,越走房子越破,越走人越穷。改革开放快40年了,老区还这么落后,还有这么多贫困群众,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支持和参与老区农村扶贫开发,需要按照中央要求,是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以往一说支持老区建设和扶贫,人们往往想到办工厂、上项目。现在看,这方面很需要,必不可少。但能够让老区的老百姓直接得到实惠的,能够切实让他们摆脱贫困的,是产业扶贫。这几年,我们中国老促会和一些地方老促会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目前比较成功的有三个大的产业扶贫项目,我把简称为“两只羊、一棵树”。
下一步,我们中国老促会将继续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依靠单位会员并带动其他爱心单位和个人,巩固发展产业扶贫成果。我们将开辟更多产业项目,吸纳更多贫困农户参与,为有效减少老区贫困人口做出更大努力。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会同一些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其它方面的扶贫。开展教育扶贫,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扶贫研究中心,在中国老促会部分联系点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过程,并帮助老区贫困家庭孩子接受职业教育与就业;开展科技扶贫,联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组织科技专家赴老区乡村开展科技咨询,帮助中小企业搞好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电商扶贫,联合苏宁云商集团,培训一批老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一批老区电商龙头企业,助推老区特色产品网上销售;开展医疗扶贫,联合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中国医师协会等单位,继续推进“健康中国—老区医疗帮扶项目”,在一些老区县开办乡村医师培训基地,开展在线移动医疗项目。这些项目单靠中国老促会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国老促会系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本文根据中国老促会执行会长石宝华在2016首届革命老区减贫与发展论坛上的讲话摘编)
- 上一篇:青春的挽歌 2016/1/26
- 下一篇:我县“两会”召开会议总结部署工作 20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