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老区概况 > 老区故事

寡妇台的由来

2017年8月28日 来源:杨家厂镇老促分会       浏览:

    从公安县城出来,顺江堤往东,进入杨家厂镇,过五杨大桥后,进入南五洲一公里多的地方,就是当年的刘家台。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许多早期革命家就在此活动。1926年秋,朱联元就到这里开创革命。后来,段德昌、戴补天、郭大华、代宝轩、涂美中、马俊才先后把这里作为开展革命活动的基地之一。这里四十多户人家,家家都有人参加革命,其中不少人参加了农民武装的“暗杀队”,有三十多名优秀青年跟着段德昌转移到江北,加入了红军。因此,敌人恶毒咒骂这里是“红匪窝子”,说刘家台除草与树外尽是“红匪”。谢博民的“清乡队”,邱在中的团防,曾多次“清剿”这块红色土地。每次清乡都是烧、杀、抢、抓,无所不用其极,而且一次比一次残暴,最为严重的一次是1930年的7月,即革命者镇压反革命“编练团”的最后一星期,上百名反动武装来势凶猛,高喊“要杀得刘家台鸡犬不留,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由于敌人来得突然,群众毫无戒备,也来不及躲避,敌人对徒手群众施行大规模逮捕和屠杀,牺牲者达28人之多。其中有户父子俩被押到涂郭巷双双被杀。第二次在同年9月,虽然人都跑光了,匪徒们就烧房子,刘寿光、刘仁寿、刘寿贵、刘寿全、刘昌太、黄文福等20多户房子被付之一炬。第三次是同年冬月,匪徒们抢的东西太多,就用抢来的毛驴运走。就这样,刘家台经过多次洗劫,牺牲的有28户,32人,其中有4户是父子或弟兄两人同时被害。家家户户的房子都被烧光了。刘家台便成了“寡妇台”。但刘家台的寡妇们,并没有被屈服,而是继承丈夫的遗志,重建家园,顾老抚幼,顽强地生活着、斗争着。红四、六军公安会师后,这里又有几十名寡妇跟随部队转战到江陵、监利、洪湖、沔阳等地去从事革命。

 

    这里,仅介绍寡妇台的两名英烈。

 

    刘应品,又名刘汤珍,刘家台人。1901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入党,在南五洲组织第一个白沙洲农协会,对斗争土豪劣绅作了大量工作。在白色恐怖下,他坚持参加党领导下的武装“暗杀队”,参与了镇压土豪劣绅的多次武装行动。后来参加赤卫队、公安游击队,随部转战。公安游击队编入红六军后,刘应品任六军后勤部经理处负责人,活动在江陵、石首、华容等地,为保证部队给养作出了重要贡献。1932年3月,湘鄂西省委调任他任江(陵)公(安)松(滋)三县巡视员,五月出巡时被叛徒出卖,在公安县埠河被捕牺牲。

 

    刘寿先,1901年生,沿江村人,1927年参加革命,同年十月入党,后参加红军,转战洪湖地区,任红九师二十五团三营营长。1931年爱组织委派,组织公松游击队,任一支队队长和游击大队队长等职。1932年3月,在公安县斗湖堤杨公堤战斗中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