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工作动态

咬定产业发展不放松 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2023年6月14日 来源:公安县老促会办公室       浏览:

    多年老区建设促进工作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发展产业是老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我们根据上级老促会的安排部署,紧跟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在“促”字上用劲、使劲,紧紧抓住促进革命老区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为我县的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突出特色产业,勇于试验示范
    促进老区产业发展,我们经历了一个不断摸索总结的过程。在产业发展上,老区人民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脱贫致富是老区人民的普遍愿望;另一方面,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产业发展门路,存在害怕投资失败的心理。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老促会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班子成员坐下来认真讨论分析,寻找促进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讨论后认为,老促会促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就是要根据公安的实际,突出一个“特”字,即公安的特色产业;注重一个“新”字,即新品种;狠抓一个“技”字,即科技支撑,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最后确定,在我县老区群众已有种养经验,且已初具特色,有发展前景的柑桔、葡萄、小龙虾三大产业,作为我们老促会促进老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开展工作。这三大产业也是我们公安老区的地理特征区位优势所决定的。选定产业重点后,我们老促会针对老区人民害怕投资失败的普遍心理,决定选定几个点先行先试,实验示范,摸索经验,做给老区人民看,领着老区人民干,用典型引路,用实际说话。我们县老促会一共选择了三个点。

   

    一是通过示范,推进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柑橘产业是我县传统特色产业之一。2016年底,全县柑橘面积达8万亩,其中章庄铺镇就有6万多亩。全镇有柑橘产业的村有11个,橘农4000多户。万亩以上的村3个,以柑橘产业为主的村5个。长期以来橘农追求的目标是依靠数量来提高效益,因此多年来管理粗放,品种老而杂,造成柑橘品种差产量低,亩平收入在3000元左右徘徊,与先进地区差距很大。

 

    老促会在调研这些情况后,决定在柑橘产业大镇章庄铺镇办点,支持市场主体三合农田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办起了公安柑橘产业“新品种示范、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园,为全镇7万多亩橘农做示范。我们县老促会出面,出资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专家具体指导,柑研所把公安的柑橘产业作为支持革命老区科技振兴产业发展的科技项目,多次派专家团队到章庄实地考察指导,并与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等单位对示范园进行共同规划设计。示范园创建以来,共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13个进行试种,实行标准化田间管理,创建集柑橘产业发展信息化、生产标准化、田间管理机械化和智能化于一体的柑桔种植科技示范园,在培育柑桔产业发展新动能中发挥了“加速器”的作用,引领全县柑桔产业向高品质、高标准、高水平迈进。近年来,在三合合作社的示范带领下,全县引进柑橘新品种5000多亩栽种和高接换头,老果园改造3万多亩。全县优质柑桔种植面积达6.5万亩,年产量27万吨,产值达2亿元。增加群众收入6000多万元。充分发挥了“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领农民赚”的示范作用。这个项目的实施,得到了省老促会的大力支持。

 

    二是在素有江南葡萄之乡的埠河镇,选择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科技基础的科润现代农业示范园办点,开展葡萄、棚架梨、西甜瓜等为主的新品种新技术新种植方式的试验示范。为了提高示范园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支撑力,通过老促会牵线搭桥,老促会与市场主体聘请了研究西甜瓜种植的中国工程院士吴明珠专家团队,在科润现代农业建立了专家院士工作站。聘请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种植葡萄专家龚林忠指导葡萄种植和葡萄新品种培育工作,聘请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伍涛进行梨树新型栽培技术指导示范。这个产业示范园基本做到了一个主要品种有一家科研院所和一个专家教授进行专门指导。由于有较强的科技支撑,这个示范园成了我县特色产业的绿色示范、高效种植、科技培训推广、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综合示范基地。辐射并带动周边乡镇10多个村、3000多个农户,技术覆盖2万多亩。合作社生产注册的“晶凉田”品牌葡萄获国家绿色认证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荣获湖北省葡萄优质产品,合作社被授予湖北省示范合作社,是湖北省农科院、荆州市农科院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基地,成为长江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合作社采取统一种植模式,统一联保信贷,统一种植技术,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品牌销售的“六统一”的高质量合作方式,带动了一方农民致富。

 

    在科润和金秋两个示范园的示范带领下,埠河镇葡萄种植面积达到6.8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达5万亩),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2022年因地制宜规划5000亩产业核心区。核心区高标准种植面积已达3800亩,上市时间较往年提前7-15天,葡萄亩均产值超过5万元,最高达到18万元/亩。核心区全面实施“土地租金+劳务薪金+效益奖金”的利益联结机制,流转农户亩平收益可突破万元。

 

    三是在水资源丰富、低湖田面积大的闸口镇榨岭新村,办创新虾稻种养技术的联系点。重点扶持该村迈康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展虾稻种养专业技术创新试验。合作社理事长陈德和自己投资50多万元,将101户农户370人组织到合作社成为社员,其中贫困户13户46人,按每亩1200元流转农户土地1030亩,采取集中连片改造的方式,改造成高标准的虾稻综合种养基地,实行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渠道,实行订单生产销售,帮助贫困户和农民解决了虾稻种养技术、资金、销售等关键性难题。为了创新科学种养、生态高效的种养模式,我们县老促会出面牵线,帮助合作社联系聘请了省农业技术专家,定点帮助合作社解决生产中的各类技术难题,现场传授高质高效、生态环保、水质调控、肥水管理、病害防治等种养技术。为周边和其它地区虾稻种养户提供技术借鉴。近年来,合作社还创新育养新模式,不断提高虾稻种养的科技含量,增加灌溉设备,购置无人机,履带自走式旋耕机等设施设备,使虾稻生产更加科学化、现代化。2022年,迈康获得了“全省示范合作社”的荣誉,理事长陈德和成为小龙虾养殖代言人。

 

    在迈康合作社等示范户的带动示范作用下,闸口镇的虾稻种养产业飞速发展,连续几年在闸口举办了龙虾节。全镇虾稻种养面积由最初的3000多亩发展到10万亩,小龙虾产量由350吨发展到目前的1.5万吨,产值达到4.5亿元,亩平增收3000元,小龙虾产业已经成为全镇产业化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致富产业。闸口的小龙虾也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闸口镇被授予“中国稻渔生态种养示范镇”称号。

 

    二、抓好思源回报,着力帮贫扶困
    老促会助力乡村振兴,就是要通过有的放矢的实施思源回报工程,重点帮贫扶困,使思源回报和乡村振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老促会的助力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近年来,我们县老促会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根据革命老区的实际情况,围绕老区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困难和短板,重点帮助贫困地区建设思源回报工程,改变他们的落后状况。先后实施思源回报工程74个,总投资1786.67万元。其中县老促会直接投资扶持资金318.9135万元,带动社会投资、工程单位自筹资金1467.7565万元。这些思源回报工程中,涉及产业发展和与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57个,占项目总数的77%。

 

    通过实施思源回报工程,更好地促进了革命老区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更好地实施。

 

    三、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加大老区乡村振兴投入
    老促会自身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助力老区乡村振兴中,我们注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由党委政府出面,整合社会各部门的力量,聚力到老区乡村振兴之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县的章庄铺镇,是全县柑橘集中产区。由于该镇柑橘产地均处于偏远的丘陵地带,交通基础设施和抗旱设施落后,严重影响了柑橘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运输外销。为了改变这一制约瓶颈,我们老促会经过深入调研,和章庄铺镇党委政府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并多次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汇报。促成了县政府组织近10个县直职能部门,在章庄铺镇召开了一次专题现场办公会,时任县长杨运春同志亲自参加主持,研究解决该镇抗旱和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会后,县政府还专门下发了会议纪要,责成相关职能部门逐一抓落实。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共整合各类资金2000多万元投入到该地区,有效解决了该镇柑橘生产销售中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还通过积极努力做工作,争取党委政府对老区振兴思源回报工程的支持,在县级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曾连续3年,每年从项目资金中拿出200多万元,作为政府投入思源回报工程的资金。同时,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年拿出70万元,作为老区基金的政府垫底金,拨入县老促会基金账户,使老区帮扶资金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四、认真落实省老促会部署,促进老区乡村振兴光亮工程实施
    湖北省老促会和湖北浩海环保公司联合,在革命老区县(市、区)开展的“振兴乡村、光亮工程”慈善捐赠公益活动,是一项得民心惠老区的爱心工程。我们县、乡(镇)两级老促会依靠乡镇党委政府,采取积极宣传,结合实际,政府支持,自愿参与,充分协调的办法,抓点带面、推广典型,在调查研究、帮助指导的基础上,尽可能把这项善事做实,好事做好,使捐赠者、受赠者均感到满意。到目前为此,全县7个乡镇37个村、社接受安装太阳能路灯1305盏。还有2个乡镇有接受捐赠安装意向,正在逐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