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州市市长崔永辉:坚持把老区的建设和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州市市长崔永辉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记者:崔市长,您好。这次全国“两会”,我们注意到,您提了一条关于支持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建议。请问您提出这条建议,主要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崔永辉:非常感谢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长期以来对革命老区特别是湘鄂西、湘鄂川黔老区建设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要把革命老区的发展时刻放在心上。今年全国“两会”上,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我们提出加大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力度这样一条建议,主要是基于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站位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要求。由于战争创伤重、地理环境差、自然灾害频繁,加之投入不够、产业单一、财政困难、交通不畅,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老区,已经成为全国革命老区贫困片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到2020年全国所有的贫困县都要脱贫摘帽的集结号。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不能掉队,迫切需要国家像对待其他革命老区一样,对症下药、特殊护理、加大扶持。
二是站位于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不平衡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并指示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帮扶措施。目前,井冈山、陕甘宁、赣南、海陆丰、左右江、川陕等革命老区,已经落实了革命老区优惠政策,这些革命老区的面貌得益于政策倾斜、重点扶持,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与其他革命老区相比,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结构、民生改善、帮扶措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无形中形成了老区与老区之间的政策不一样,老区与老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是站位于促进多民族地区共同进步和繁荣的时代要求。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除属革命老根据地外,还是有名的山区、湖区、库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这两个革命老区生活着土家族、苗族、白族等33个民族,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过去是红军生存发展壮大的优势,现在却成了老区振兴发展的劣势。这两个老区,是长江流域水源的重要保护区,境内发育了澧水、沅水、清江、乌江、汉水,境内湖泊众多,河湖港汊纵横交错,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许多困难。振兴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不仅有帮助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积极意义,更有落实习近平总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的生态环保意义。
四是站位于回应老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民生要求。由于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贡献巨大、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现实、人民期盼加快发展的愿望,老区干部群众期盼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加快发展的要求和愿望十分迫切。我们在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工作,深感加快老区建设发展的责任很大、担子很重。
记者:荆州曾经是红色革命的策源地,您怎么看待荆州革命老区的发展现状?
崔永辉:土地革命时期,荆州是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洪湖瞿家湾、监利周老嘴、石首调关先后是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省委、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在荆江两岸大地上,遍布着贺龙、周逸群、段德昌、柳直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先后约20万工农子弟参加红军,有近10万将士血染疆场,其中在册烈士7万多人。国家认定的革命老区县市区7个(除沙市区),乡镇91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3.38%,老区人口215.5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43.4%。
对老区的发展,应该坚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受历史、区位、资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老区发展不够的问题较为突出,老区群众既有发展的需求,也有发展的期盼。另一方面,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区发展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数十次深入江西、安徽、宁夏等革命老区视察调研。脱贫攻坚把着力放在老区,一系列政策利好向老区汇集,为老区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总地来说,我认为要坚持三点。
第一,老区发展要增强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理解,高质量的发展既是更快速、更有效的发展,也是更协调、更全面的发展。“大道同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老区人民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政治任务。我们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担起发展的历史责任。同时,“饮水思源”。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革命的孕育地、发祥地。我们理应集中更多政策、资源,以更大力度推进老区同步发展。
第二,老区发展要弘扬红色精神。老区最宝贵的资源,是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红色遗址。习近平同志2016年视察江西时指出: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珍贵的红色资源属于老区,也属于全国人民。老区既应该把红色资源传承好、保护好,更应该利用好、发扬好。要坚定执着理想信念,增强发展的底气和自信,使红色资源成为引领老区发展之“魂”、之“骨”,成为引领其他区域发展最醒目的“灯塔”。
第三,老区发展要勇于改革创新。自强不息、勇于开拓、敢闯新路,是老区的核心精神之一。当前,老区面临许多发展的挑战和困难,我们要通过整合各方力量来支持,但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激发老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要立足老区的资源禀赋、区位特色,强抓国家精准脱贫、乡村振兴、长江大保护等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业及服务业等,走出一条老区振兴的新路子。
记者:荆州在推进老区建设发展上,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具体工作?
崔永辉:近年来,我们坚持把老区的建设和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革命遗址修缮,传承红色基因。几年来,我们通过多方筹资,修缮了一批革命遗址。兴建了“湘鄂西首府遗址公园”“新四军江南独立营烈士陵园”“柳直荀烈士陵园”“崔琪广场”,江陵县沙岗镇“红军街”由省级保护上升为国家级保护,正在规划修缮贺炳炎将军故居遗址。同时,编写出版《革命故事》181篇。举办了《虎渡两岸英雄歌》《古往今来看公安》大型老区图片展,参观人数达15万。组织了多位作家深入老区采风,创作诗词100多首和报告文学、散文20多篇。江陵、监利两地正在积极筹措电视连续剧《沙岗风云》《红六军》。
二是开展思源回报工程,补齐老区短板。老区发展的短板中,较为突出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近年来,我们针对薄弱环节,实施“思源回报工程”277个,投入14191万元,修建桥梁、新建道路、畅通沟渠,有效地改善了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受益人口达到64.8万人。
三是开展精准脱贫,加快老区发展。脱贫攻坚战是老区加快发展的难得契机。近年来,我们集中力量,以硬态度、硬肩膀、硬措施,加快推进精准各项工作。30名市“四大家”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仅去年全市投入扶贫领域的资金达到22.93亿元。比如:老区石首桃花山镇,在省市老促会28万元资金的引导下,从栽种血红桃起步,已经发展成果业2万亩、楠竹2万亩、林地3万亩,龙虾和特种养殖3万亩的产业区,形成了“农业+生态+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模式。在老区的省级贫困村——荆州区马山镇双垱村,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5个,流转土地1820亩,老区农民增加了土地流转收入,而且,就在家门口打工,也有了劳动收入。
记者:党的十九大正式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上全国层面的重要议事日程。老区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您认为湘鄂西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应该重点把握哪些方面?
崔永辉:老区振兴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这一次,在全国“两会”上,我还提出了另一条建议,就是建议重点支持江汉平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个江汉平原,包括荆州市、荆门市、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都在湘鄂西革命老区的范畴之内。从很大程度上讲,湘鄂西革命老区的振兴,直接关系和影响江汉平原的乡村振兴。我们认为,推进湘鄂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当前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既需要脚踏实实地钉钉子,一个一个难题去攻克,也需要理性思维、更新理念、长远谋划、系统推进。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以规划为总的引领。乡村振兴是一项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它既体现高质量的发展内涵,也涵盖产业、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湘鄂西革命老区农业人口多、农村面积广,各地的资源禀赋不一、发展条件不同、自然环境各异,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总要求,无论是在壮大产业促进老区人民共同致富上,还是在加强生态保护留住绿水青山上,都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分布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坚决不能搞对历史不负责任的“一刀切”和“一拥而上”的大呼隆。
二是要与新型城镇化紧密对接。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是个大趋势。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人口过度流失,老弱妇孺留守,乡村难以避免衰败的命运,只有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才能让进城进得放心,留在乡村留得安心。推进革命老区振兴,也是同样道理。必须通过更合理、更有效的制度供给,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老区流动,为老区振兴注入新动能。除了要创造条件让老区的产业留住人,让老区的环境留住人,还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老区的机会吸引人,让老区更有人气。
三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老区在革命时期是先进地区,在当前时期是贫困地区、落后地区。导致贫困和落后的关键,是绿色优势、红色优势没有发挥好,是没有形成坚实的产业支撑。推进湘鄂西革命老区振兴,必须立足老区的资源特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切实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民生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并以此来推动革命老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在这个方面,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洪湖,就很有说服力。多年以来的围湖垦田、围网养殖业的过度发展,导致洪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功能不断退化。洪湖围网养鱼最高峰时期围网面积一度占洪湖水面的70%,洪湖没有了“浪打浪”的景象,只有“竿连竿”“网连网”;生态环境的恶化,也直接影响了老区经济的发展和老区群众的生存环境。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从 2016年开始,我们对洪湖18.9万亩的围网全部进行拆除,1206户、4351名以湖为生、以湖为家的渔民,全部离船上岸安家,洪湖不仅生态、物种得以修复,水质也越来越清、越来越好。洪湖生态环境的改善,极大的提升了绿色洪湖的含金量。洪湖岸边是家乡旅游景区、瞿家湾红色革命圣地正在成为更多游客休闲、度假、观光的好去处,以洪湖地标命名的“洪湖清水”等一批绿色农产品附加值较过去提高了数倍。
记者:关于湘鄂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为荆州市长和全国人大代表,什么是您最期盼的?
崔永辉:革命老区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我们必须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用新时代的发展回馈老区人民作出的历史性牺牲。作为来自革命老区的市长和全国人大代表,我最期盼的是,国家层面更进一步重视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把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的发展,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核心区域来统筹,设立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试验区,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协调、统一实施,建设中西部过渡地带示范区,出台特殊政策,制订详细规划,增加建设投入,改善民生条件,支持振兴发展,帮助湘鄂西、湘鄂川(渝)黔革命老区人民尽快摆脱发展落后的现状,走出一条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新路。
- 上一篇:开展行业培训 助力经济发展 公安县举办柑桔种植培训班 2018/3/23
- 下一篇: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8/3/7